雪后书北台壁二首
雪后书北台壁二首。宋代。苏轼。 黄昏犹作雨纤纤,夜静无风势转严。但觉衾裯如泼水,不知庭院已堆盐。五更晓色来书幌,半夜寒声落画檐。试扫北台看马耳,未随埋没有双尖。城头初日始翻鸦,陌上晴泥已没车。冻合玉楼寒起粟,光摇银海眼生花。遗蝗入地应千尺,宿麦连云有几家。老病自嗟诗力退,空吟冰柱忆刘叉。
[宋代]:苏轼
黄昏犹作雨纤纤,夜静无风势转严。
但觉衾裯如泼水,不知庭院已堆盐。
五更晓色来书幌,半夜寒声落画檐。
试扫北台看马耳,未随埋没有双尖。
城头初日始翻鸦,陌上晴泥已没车。
冻合玉楼寒起粟,光摇银海眼生花。
遗蝗入地应千尺,宿麦连云有几家。
老病自嗟诗力退,空吟冰柱忆刘叉。
黃昏猶作雨纖纖,夜靜無風勢轉嚴。
但覺衾裯如潑水,不知庭院已堆鹽。
五更曉色來書幌,半夜寒聲落畫檐。
試掃北台看馬耳,未随埋沒有雙尖。
城頭初日始翻鴉,陌上晴泥已沒車。
凍合玉樓寒起粟,光搖銀海眼生花。
遺蝗入地應千尺,宿麥連雲有幾家。
老病自嗟詩力退,空吟冰柱憶劉叉。
译文
黄昏时分,雨下得纷纷绵绵,夜里无风一片寂静,天气更加寒冷。
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,就像水泼在上面,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。
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,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,误以为天将五更,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。
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,只见一片茫茫,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。
雪后初晴,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,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,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。
在阳光照耀下,房屋似玉楼,大地如银海,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,雪光使人目眩眼花。
大雪灭蝗虫,覆盖麦子,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。
本应歌颂瑞雪,但我已老病,诗力减退,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《冰柱》了。
注释
北台:超然台,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。
堆盐:谢安侄儿咏雪,有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”句。
幌:帘幕。
马耳:马耳山,在诸城县西南。
刘叉:唐代诗人。生卒年、字号、籍贯等均不详。活动在元和年代。韩愈善接天下士,他慕名前往,赋《冰柱》《雪车》二诗,名出卢仝、孟郊二人之上。
参考资料:
1、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写
创作背景
北台,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县)的北面。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年),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,十一月到任,正是寒冬季节,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。
参考资料:
1、沈时蓉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375-376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宋代:
陆游
稚荷出水榴花开,长苖圜鼙送举杯。
村邻相乐君勿笑,要是安健无凶灾。
稚荷出水榴花開,長苖圜鼙送舉杯。
村鄰相樂君勿笑,要是安健無兇災。
明代:
陈龙
南浦蒹葭覆钓舟,草堂人去水空流。凄凉烟月沧洲晚,憔悴霜风玉树秋。
身世百年同逆旅,功名两字等浮沤。史臣异日书高洁,东汉严光是匹俦。
南浦蒹葭覆釣舟,草堂人去水空流。凄涼煙月滄洲晚,憔悴霜風玉樹秋。
身世百年同逆旅,功名兩字等浮漚。史臣異日書高潔,東漢嚴光是匹俦。
明代:
李云龙
浮峤千峰郁翠盘,北堂开处对巑岏。囊馀鲍氏珍珠黍,地有何姑云母丹。
琪树舞风回色鸟,玉笙吹月下文鸾。遥知邓岳多仙侣,碧海觞飞玉露漙。
浮峤千峰郁翠盤,北堂開處對巑岏。囊馀鮑氏珍珠黍,地有何姑雲母丹。
琪樹舞風回色鳥,玉笙吹月下文鸾。遙知鄧嶽多仙侶,碧海觞飛玉露漙。
明代:
钟芳
善学无如善读书,莫耽买椟委明珠。天人条贯归皇极,坟典精华是道腴。
骏失辔衔驰愈放,车攒轮辐运常虚。晚年涵泳多滋味,倚杖林塘乐有馀。
善學無如善讀書,莫耽買椟委明珠。天人條貫歸皇極,墳典精華是道腴。
駿失辔銜馳愈放,車攢輪輻運常虛。晚年涵泳多滋味,倚杖林塘樂有馀。
:
李子酉
纱窗春睡朦胧著。相见尚怀相别恶。梦随城上角声残,泪逐楼前花片落。
东风不解吹愁却。明月几番乖后约。当时惟恐不多情,今日情多无处著。
紗窗春睡朦胧著。相見尚懷相别惡。夢随城上角聲殘,淚逐樓前花片落。
東風不解吹愁卻。明月幾番乖後約。當時惟恐不多情,今日情多無處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