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州二首

[唐代]:杜牧

句吴亭东千里秋,放歌曾作昔年游。

青苔寺里无马迹,绿水桥边多酒楼。

大抵南朝皆旷达,可怜东晋最风流。

月明更想桓伊在,一笛闻吹出塞愁。

谢眺诗中佳丽地,夫差传里水犀军。

城高铁瓮横强弩,柳暗朱楼多梦云。

画角爱飘江北去,钓歌长向月中闻。

扬州尘土试回首,不惜千金借与君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,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。

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,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。

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,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。

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,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。

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,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。

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,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。

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,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。

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,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。

注释

润州:治所在今江苏镇江。

句吴:即吴国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太伯之奔荆蛮,自号句吴。”句:一作“向”。向吴亭:在丹阳县南面。

放歌:放声歌唱。 唐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: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”

马:一作“鸟”。

旷达:开朗,豁达。多形容人的心胸、性格。《晋书·裴頠传》:“处官不亲所司,谓之雅远;奉身散其廉操,谓之旷达。”

可怜:可爱,可羡慕。风流:洒脱放逸,风雅潇洒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
桓伊:东晋将领、名士,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。

一笛:指一支笛的声音。唐沈彬《金陵》诗之二:“一笛月明何处酒?满城秋色几家砧。”出塞:曲名,曲调哀愁。

谢朓:南朝齐文学家。

夫差:春秋末期吴国国君。水犀军:披水犀甲的水军。

铁瓮:润州城,孙权筑,号为铁瓮。

朱楼:谓富丽华美的楼阁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伏朱楼而四望兮,采三秀之华英。”

画角:古管乐器。传自西羌。

钓歌:渔歌。渔人所唱的歌。唐王勃《长柳》诗:“郊童樵唱返,津叟钓歌还。”

扬州:今属江苏。尘土:指尘世;尘事。

千金:极言钱财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665-666

创作背景

  这两首诗是杜牧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(今江苏镇江)时所写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金海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068-1069

杜牧简介

唐代·杜牧的简介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...〔 ► 杜牧的诗(438篇)

猜你喜欢

岩居效贾岛

宋代谢翱

岩岩百尺屋,山鬼寂四壁。独抱震馀桐,横此风中石。

梦见一道者,手持青瓦砾。谓此有至音,世人不能识。

垂虹亭

宋代陈瓘

三年为吏住东滨,重到江头照病身。

满眼碧波输野鸟,一蓑疏雨属渔人。

馀思

明代郭之奇

或歌或罢有馀思,不可如何赋远而。日月惊心成老大,风云逼眼动愁悲。

人间美景当头错,山背烟容觌面欺。斗室何关终古事,此中惆怅复谁知。

公无渡河

明代于慎行

公无渡河,河水汤汤,连山嵯峨。电雨晦冥,龙伯来过。

吞舟锯齿,其族孔多。公无凫跃之技,出没涛波。又无宝璧与马,歆神之和。

挽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孙公二首 其一

刘摰

岑令神情竭,裴公柱石衰。国贪黄发旧,身负赤松期。

人也将安仰,天乎不慭遗。延和听诏语,深见两宫悲。

三部乐 和霞盦风后木叶枯脱之作

清代杨玉衔

林秃山髡,扫木叶一空,似头新沐。蛎墙薜荔,凌乱诗人吟屋。

未岁寒、松柏先凋,岂梅花五月,笛声飞玉。横汾帆乱,又唱大风一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