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李贺 >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

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

[唐代]:李贺

洛郊无俎豆,弊厩惭老马。

小雁过炉峰,影落楚水下。

长船倚云泊,石镜秋凉夜。

岂解有乡情,弄月聊呜哑。

别柳当马头,官槐如兔目。

欲将千里别,持我易斗粟。

南云北云空脉断,灵台经络悬春线。

青轩树转月满床,下国饥儿梦中见。

维尔之昆二十馀,年来持镜颇有须。

辞家三载今如此,索米王门一事无。

荒沟古水光如刀,庭南拱柳生蛴螬。

江干幼客真可念,郊原晚吹悲号号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,却没有俎豆陈列,惭愧啊,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。

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,你孤单的身影,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。

你一路前行,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,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,倍感孤寂。

你值此情境,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,而又无处倾诉,只能对月悲啼。

小弟上马将远行,送别在柳下,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。

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,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。

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,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。

茅屋前树影转动,月光满床难入睡,为小弟担忧,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。

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,近来持镜自照,只见脸上胡须生。

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,谋职于京都,到头来一事无成。

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,寒光如刀,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。

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,郊野晚风悲鸣,更增加牵挂之情。

注释

勉爱:勉励其自爱。小季:小弟。

俎豆:古代祭祀、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,此指饯行的菜肴。

厩(jiù):马棚。

小雁:喻季弟。炉峰:庐山香炉峰的省称。

楚水:古楚地的江河湖泽。此处指鄱阳湖。

呜哑:悲叹。

官槐:长安官街,夹道植槐柳。兔目:《续博物志》:“槐叶之生,入春季五日而兔目,十日而鼠耳 ,更旬而始规,三旬而叶成。”

“欲将”二句:言千里以身事人,不过为斗粟也。持我,一作“持此”。

南云北云:谓二人一南一北也。

灵台经络:犹心中情绪也。灵台,心也,语出《庄子》。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,家母思儿也。

下国:京师以外之地。

昆:兄也。此长吉自谓,而与其季言之。

索米:领取俸禄也。《东方朔传》:“无令但索长安米。”注云:“索,尽也。”

拱柳:合抱之柳。蛴(qí)螬(cáo):《尔雅》云:“蛴螬有六名,在木中者,名蝤蛴。”《化书》云: “燥湿相育,不母而生蝤蛴。”

幼客:游子年幼也。

晚吹:晚之吹角。一说晚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.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5:275-278

2、吴企明 编选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27-130

3、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05-108

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是李贺在洛阳送别去江西谋生的小弟时写的,当作于元和八年(813年)。李贺因病辞官,对原先生机窘绌的李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。李贺再次启程至洛阳寻找出路;时隔不远他的弟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。小季取道洛阳告别李贺,分手在即,李贺在郊野相送,于是有了这两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 编选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27-130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攻石内兄枉过,不见殆五年矣,喜赠

近现代黄福基

收迹垂五年,东湖曾未窥。湖光记寤寐,念君亦如斯。

得意有此会,空山跫履綦。待雨洗秋暑,君来雨即随。

寄荅子立董兄

明代边贡

书来休更问新衔,蹇命非才久自谙。游屐谩誇探虎窟,钓竿何用狎龙潭。

终知展季三宜黜,岂但嵇康七不堪。传语故交虚北望,已看华发住江南。

寄王鍊师

元代胡奎

安期入东海,采药三蓬莱。东窗绿玉树,岁岁见花开。

弭节昆丘圃,吹笙阆风台。翱翔綵云里,挥手招我来。

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

明代罗万杰

阅物一双醒眼,藏身数卷奇书。休言世事蕉鹿,输与神仙蠹鱼。

喜雨应吴太参二首 其二

明代孙伟

坐听檐虚泻沸涛,也知真宰养民膏。北窗梦觉增絺绤,南亩人归罢桔槔。

乡赛入村喧社鼓,野塘生水受渔舠。雨师先及公田足,为报官家抚字劳。

游金山寺见旧作有述同游者两谢君方子公张明教及童子二仲也

明代袁宏道

壁上苔痕字,回头十二年。方平犹眼底,江令是生前。

童子来扶杖,山僧试煮泉。浪中惊准出,塔下古蛟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