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街鼓

[唐代]:李贺

晓声隆隆催转日,暮声隆隆呼月出。

汉城黄柳映新帘,柏陵飞燕埋香骨。

磓碎千年日长白,孝武秦皇听不得。

从君翠发芦花色,独共南山守中国。

几回天上葬神仙,漏声相将无断绝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拂晓,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,傍晚,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。

京城里,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,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。

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,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。

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,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,日久天长。

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,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,永远回荡。

注释

官街鼓:长安城大街上的鼓声,用以报时和戒夜。《旧唐书》:“日暮,鼓八百声而门闭。五更二点,鼓自内发,诸街鼓承振,坊市门皆启。鼓三千挝,辨色而止。”据《马周传》载:“先是京城诸街,每至晨暮,遣人传呼以警众。周遂奏诸街置鼓,每击以警众,令罢传呼,时人便之。”

隆隆:指鼓声。转日:指太阳升起。

月出:指月亮上升。

汉城:西汉建都长安,故称长安为“汉城”。黄柳:刚发嫩芽的春柳。这句暗示改朝换代,新帝登基,什物更换。

柏陵:指帝王陵墓。帝王陵地常植松柏,故称。飞燕:汉成帝皇后赵飞燕。香骨:指赵氏的尸骨。

磓(duī):敲击,这里是消磨之意。日长白:指无尽的白昼。

孝武:汉武帝刘彻。秦皇:秦始皇嬴政。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长生的帝王。

从:伴随。翠发:黑发,指年轻。芦花色:像芦花般的白发,指年老。

中国:指京都长安。

天上葬神仙:意指求仙者的虚妄。

漏:漏壶,古代的计时器。相将:相与,相伴,相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歌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228-229

2、杨抱朴.诗鬼之诗.沈阳:辽海出版社,2000:258

创作背景

  唐元和五年(810),唐宪宗与宰相们谈到神仙时,问:“果真有神仙吗?”李藩回答说:“秦始皇、汉武帝学仙术、求长生,效果如何,你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了。”事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三八。当时,李贺正任职长安,必有所闻,便借街头的鼓声,赋此诗来回答宪宗的问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企明.李贺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07:43-44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连日祁寒酷暑不定

钱之江

播晴弄雨帝能威,才了重裘又袷衣。莫怪小民无特操,申韩行事本无违。

葛仙行祠

宋代郑玠

身为俗吏趋行部,手艺名香祝有年。

五色雀飞庆荐祉,七星松古自通仙。

秋夕过松陵

宋代武衍

月冷江空夜气浓,桂行飞下广庭风。

不知何处神仙过,鹤唳数声烟霭中。

小圃

缪思勃

老至风情似冷烟,寻山问水了无缘。荒园片石疏松在,错被人呼小洞天。

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二

宋代朱松

欲寻当日故山盟,身世今如海一萍。归路上心真了了,愁根入鬓已星星。

挽衣共釂东西酒,折柳送行长短亭。念我知君回首处,萱丛菖叶一时青。

所怀

宋代文天祥

予自皋亭山为北所留,深悔一出之误。

闻故人刘小村、陈蒲塘引兵而南,流涕不自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