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李贺 > 长歌续短歌

长歌续短歌

[唐代]:李贺

长歌破衣襟,短歌断白发。

秦王不可见,旦夕成内热。

渴饮壶中酒,饥拔陇头粟。

凄凉四月阑,千里一时绿。

夜峰何离离,明月落石底。

徘徊沿石寻,照出高峰外。

不得与之游,歌成鬓先改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,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。

谒见秦王没有机缘,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。

喝口壶中酒,聊以解渴,拔把垅头谷,暂充饥饿。

四月将尽,千里大地一片绿色,自己却贫困潦倒,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。

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,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。

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,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。

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,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。

注释

长歌续短歌:题目从古乐府《长歌行》、《短歌行》化出。

长歌二句:互文的修辞手法,长歌短歌,唱破衣襟,吟断白发。

秦王:指唐宪宗。宪宗当时在秦地,所以称为秦王。

旦夕:日日夜夜。内热:内心急躁而炽热。

陇头:田间地头。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。

凄凉二句:因为困顿潦倒,看到初夏万物茂盛,更加自感凄凉。

离离:重叠、罗列的样子。

明月:比喻唐宪宗。这两句的意思为:夜峰罗列,月光照耀在落石下,不及他处。比喻君恩被群小阻隔。

裴回:即“徘徊”,彷徨不进貌。

之:代词,代指唐宪宗。

鬓先改:鬓发已经变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12-114

李贺简介

唐代·李贺的简介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...〔 ► 李贺的诗(207篇)

猜你喜欢

沈侍郎七十诗

明代罗玘

阳羡城边水,征西庙后山。气应作云雨,公独住中间。

昔道九州隘,今随一鹤閒。且当熙皞日,春酒驻酡颜。

送汪佥事之湖南三首 其一

明代陆粲

分司冠动神羊影,江渚舟冲白鹭群。见说武昌风日好,楚王宫殿蔼晴云。

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 其一

清代吴铭道

耆旧已辽落,床前拜德公。人余柱下史,身是鲁灵宫。

杞宋文何在,齐梁运易终。吾犹及型典,信见剖鸿濛。

赋范司马嘉莲作

清代柳是

风流不坠莫愁城,司马池台胜已并。只觉花蓬连理好,尽缘人重合欢名。

双凌芍药阶前艳,并照荚蓉幕里清。从此三生怀渌水,年年开发倍含情。

秋夕过松陵

宋代武衍

月冷江空夜气浓,桂行飞下广庭风。

不知何处神仙过,鹤唳数声烟霭中。

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

元代方回

飞鸿离鱼网,玉石有俱焚。

冥冥岂无志,鬼物妒玙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