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苏轼 > 昭君怨·送别

昭君怨·送别

[宋代]:苏轼

谁作桓伊三弄,惊破绿窗幽梦?新月与愁烟,满江天。

欲去又还不去,明日落花飞絮。飞絮送行舟,水东流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,不知是哪位吹笛者,将人从好梦中惊醒。推开窗户,只见江天茫茫,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。

明日分别时,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,久久不愿回去。多情的柳絮,像是明白他的心意,追逐行舟,代人送行。而滔滔江水,依旧东流入海。

注释

昭君怨:词牌名。又名“宴西园”“一痕沙”。全词四十字,四换韵,两仄两平递转,上下片同。

金山:位于江苏镇江,宋时为长江中岛屿,现已与长江南岸相连。柳子玉:即柳瑾,字子玉,北宋书法家,苏轼的亲戚。

桓伊三弄:桓伊,字叔夏,小字子野。东晋时音乐家,善吹笛,为江南第一。

绿窗:罩有碧纱的窗子,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。

欲去又还不去:欲去还留恋,终于不得不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唐圭璋 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唐·五代·北宋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668-670

2、李静 等.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252-253

3、陈如江.一蓑烟雨任平生:东坡词.济南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14:64-65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年)二月,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(名瑾)而作。熙宁六年(1073年)十一月,苏轼时任杭州通判,赴常州、润州一带赈饥,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之灵仙观,二人便结伴同行。次年二月,苏轼在金山(润州西北长江中)送别柳子玉,并作此词相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唐圭璋 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唐·五代·北宋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668-670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辋川集二十首。华子冈

唐代裴迪

落日松风起,还家草露晞。云光侵履迹,山翠拂人衣。

题李卫公待渡图

清代李锴

太原公子方隶军,药师却渡黄河津。津头萧萧风雪暮,亦是寻常行路人。

惊龙怒虎易形似,难画英雄当此际。常山太华隐欲动,千尺光芒垂至地。

会陈亨父

明代顾璘

西园虚阁对高林,闭户焚香养道心。胜地几年频怅望,归帆千里一开襟。

云深独鹤萧萧舞,海近寒龙细细吟。明月倚阑无限兴,莫因人世叹浮沉。

次韵程给事书院浣纱石二首 其一

宋代赵抃

倾国铅黄不假施,吴兵勍敌顿凌夷。苧罗石在千馀载,好事公今尚作诗。

再题翠云山房

弘历

平生山水心,胜地辄留咏。虚轩惬远寄,万象供临凭。

岚霭朝夕变,峰峦前后映。秀是图画体,贞为松柏性。

屏翁领诸孙小集亦龙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诗次韵

宋代戴炳

结屋新亭好,登临雅兴长。心融八窗白,尘隔九衢黄。

泛菊金英碎,尝粳玉颗香。更期梅着蕊,来赏小春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