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杜甫 > 题张氏隐居二首

题张氏隐居二首

[唐代]:杜甫

春山无伴独相求,伐木丁丁山更幽。

涧道馀寒历冰雪,石门斜日到林丘。

不贪夜识金银气,远害朝看麋鹿游。

乘兴杳然迷出处,对君疑是泛虚舟。

之子时相见,邀人晚兴留。

霁潭鳣发发,春草鹿呦呦。

杜酒偏劳劝,张梨不外求。

前村山路险,归醉每无愁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,因而特意把您访求,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。

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,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。

您从不贪财,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;只愿躲避灾祸,每天欣赏麋鹿闲游。

我乘兴而来,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;面对您,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。

张先生啊,您经常和我相见,眼下天色已晚,却仍邀请我留下,以尽晚间雅兴。

晴明的潭水上,鳣鱼游跃,弄出“发发”之响。春天草野间,传来“呦呦”鹿鸣。

酒本是我杜家的,却偏偏劳您来劝我;梨本是你张府上的,自然不必向外找。

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,却已在醉中走熟;让我们尽情地喝吧,来一个一醉方休。

注释

张氏隐居:指张氏隐居之处。张氏:可能指张玠。杜甫晚年有《别张十三建封》。张建封,兖州(今属山东)人。张玠为其父。

春山:指春日山中。庾信诗:“春山百鸟啼。”无伴:语出刘琨诗:“独生无伴。”相求:互相寻求。《易》:“同气相求。”

伐木丁丁(zhēngzhēng):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《小序》:“《伐木》,燕朋友故旧也。”注:“丁丁,伐木声。”山更幽:语出王籍诗:“鸟鸣山更幽。”

涧道:山涧通道。冰雪:犹言冻雪,冰读去声。

斜日:傍晚时西斜的太阳。阴铿诗:“翠柳将斜日。”林丘:指隐居的地方。谢惠连诗:“落雪洒林丘。”

远害:避免祸害。《晏子春秋》:“可谓能远害矣。”麋(mí)鹿游: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:“麋鹿游于朝。”

乘兴:兴会所至。《世说》:王徽之曰:“我本乘兴而行。”杳(yǎo)然:渺远貌。迷出处:一作“迷去处”。沈佺期诗:“此中迷出处。”卢照邻诗:“桃源迷处所。”

对君:语本庾信诗:“对君俗人眼。”虚舟:谓空无所系。无人驾御的船只。

之子:这个人。指张氏。

晚兴:至晚未衰之兴致。杜审言诗:“圣情留晚兴。”

霁潭:一作“济潭”,是指济水言。仇兆鳌按:前章云“林丘”,本章云“山路”,则知不在济水傍矣。以霁对春,正切时景。鳣(zhān)发(bō)发:发发:盛貌。

呦呦:象声词。鹿鸣声。《诗经》:“呦呦鹿鸣”。苏武诗:“鹿鸣思野草,可以喻嘉宾。”

杜酒:家酿的薄酒。史传杜康造酒,故称。此亦有杜甫自诩之意。

张梨:典出潘岳《闲居赋》:“张公大谷之梨。”可知张公梨乃时名产也;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。谢灵运诗:“得性非外求。”

前村:语本沈炯诗:“火炬前村发。”山路:语本杨炯诗:“山路绕羊肠”。

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时杜甫游于齐赵。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识张氏时,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与张氏熟识后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咏青溪石壁

宋代陈与义

青溪宜晓日,曲处千丈晦。

天开苍石屏,影落西村外。

送达天山融州大守

元代吴当

五马翩翩渡五溪,玉融更在桂林西。连山晴黛分岩洞,列戍昏烟叠鼓鼙。

陇上梅花无雁过,庭前榕叶有莺啼。使君自是金闺彦,暂为分忧及远黎。

捉搦歌四首 其一

明代胡应麟

爷娘养女儿,但教学针线。许嫁前溪郎,十五不相见。

董述夫取道汴洛将游华岳过余言别

欧大任

潼关西去路,杖笠太华门。云度仙人掌,星窥玉女盆。

茅龙飞八极,笙鹤望中原。愧尔成孤往,莲花入梦魂。

久不得张乔消息

唐代郑谷

天末去程孤,沿淮复向吴。乱离何处甚,安稳到家无。
树尽云垂野,樯稀月满湖。伤心绕村落,应少旧耕夫。

送代州钱防禦

宋代梅尧臣

堂堂雁门行,赫赫符节分。紫塞千里障,红旗十万军。

世家王爵贵,祖庙将臣勋。钟鼓陈牛酒,衣裘论典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