汴河曲

[唐代]:李益

汴水东流无限春,隋家宫阙已成尘。

行人莫上长堤望,风起杨花愁杀人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汴水碧波,悠悠东流,望中一片无边春色。春色常在,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,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。

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,那随风飘荡、漫天飞舞的杨花,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,让人惆怅。

注释

汴水:汴河。唐人习惯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,即运河从板渚(今河南荥阳北)到盱眙入淮的一段。

宫阙:宫殿。这里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。已成尘:已经成为断壁残垣。尘,尘土。

长堤:绵长的河堤。堤,河堤。

愁杀人:把人都愁死了,形容过于发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雅瑟.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.北京:新世界出版社,2011:249

创作背景

 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,于大历六年(771年)参加制科考试,授官郑县主簿,任职三年。此诗即为在这一时期所写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雅瑟.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.北京:新世界出版社,2011:249

李益简介

唐代·李益的简介

李益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
...〔 ► 李益的诗(183篇)

猜你喜欢

流泉引

宋代李复

泉涓涓兮出重出,回抱山麓兮入于苍渊。

流来孔多兮自溢于林间,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。

句 其一

宋代洪朋

好在龙沙黄,俄入鸾江碧。

文举司理以鸂鶒一双见遗作诗为谢

宋代喻良能

五采斓斑好毛羽,金沙石砾映毰毸。

我无御史西台望,安用一双鸂鶒来。

春梦轩,为江西按察司书吏张永年赠别

元代张昱

百年妄引几曾停,看取池塘草又生。蝶戏落花真自适,莺啼深院欲谁惊?

卢郎此去应如愿,宋玉从来最有情。一枕好风吹酒觉,不愁春梦不分明。

初七日丁丑长至前喜晴

元代方回

楼南红气满霜天,新霁湖山晓色妍。

七日喜逢长至日,百年惭到古稀年。

秋日忆雪航二兄

清代张善恒

不耐萧条甚,秋思苦自吟。愁添千里雁,梦冷十年心。

重以思兄念,因之别恨深。登城间散步,风雨满霜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