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园田居·其六
归园田居·其六。魏晋。陶渊明。 种苗在东皋,苗生满阡陌。虽有荷锄倦,浊酒聊自适。日暮巾柴车,路暗光已夕。归人望烟火,稚子候檐隙。问君亦何为,百年会有役。但愿桑麻成,蚕月得纺绩。素心正如此,开径望三益。
[魏晋]:陶渊明
种苗在东皋,苗生满阡陌。
虽有荷锄倦,浊酒聊自适。
日暮巾柴车,路暗光已夕。
归人望烟火,稚子候檐隙。
问君亦何为,百年会有役。
但愿桑麻成,蚕月得纺绩。
素心正如此,开径望三益。
種苗在東臯,苗生滿阡陌。
雖有荷鋤倦,濁酒聊自适。
日暮巾柴車,路暗光已夕。
歸人望煙火,稚子候檐隙。
問君亦何為,百年會有役。
但願桑麻成,蠶月得紡績。
素心正如此,開徑望三益。
译文
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,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。
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,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。
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,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。
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,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。
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?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。
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,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。
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,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。
注释
东皋(gāo):水边向阳高地。也泛指田园、原野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有“东皋”、“西畴”。
阡(qiān)陌:原本田界,此泛指田地。
巾柴车:意谓驾着车子。柴车,简陋无饰的车子。
归人:作者自指。烟火:炊烟。
檐隙:檐下。
百年:一生。役:劳作。
桑麻:泛指农作物或农事。
蚕月:忙于蚕事的月份,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。
素心:本心,素愿。
三益:谓直、谅、多闻。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。
参考资料:
1、刘继才.陶渊明诗文译释.哈尔滨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6:43-54
2、曹明纲.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 .上海古籍出版社:2002年,24-28
3、唐满先.陶渊明诗文选注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1:21-26
4、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53-59
唐代·陶渊明的简介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...〔
► 陶渊明的诗(216篇) 〕
魏晋:
张载
小斋新创得新名,大笔标题字势轻。
养勇所期戾孟子,动心那肯诧齐卿。
小齋新創得新名,大筆标題字勢輕。
養勇所期戾孟子,動心那肯詫齊卿。
明代:
释函是
买断青山长白云,閒栽桃李两溪分。别来樵径新松竹,忆去篱笆旧见闻。
伫立不堪人境异,遥看空见水天文。谁能千里谋晨夕,归掩柴扉寄与君。
買斷青山長白雲,閒栽桃李兩溪分。别來樵徑新松竹,憶去籬笆舊見聞。
伫立不堪人境異,遙看空見水天文。誰能千裡謀晨夕,歸掩柴扉寄與君。
:
郭登
霜重梧桐叶渐飞,浅黄欺绿上荷衣。
鲈肥江上秋将晚,酒熟山中客未归。
霜重梧桐葉漸飛,淺黃欺綠上荷衣。
鲈肥江上秋将晚,酒熟山中客未歸。
唐代:
马戴
夕阳逢一雨,夜木洗清阴。露气竹窗静,秋光云月深。
煎尝灵药味,话及故山心。得意两不寐,微风生玉琴。
夕陽逢一雨,夜木洗清陰。露氣竹窗靜,秋光雲月深。
煎嘗靈藥味,話及故山心。得意兩不寐,微風生玉琴。
宋代:
张方平
不必山林远,且离朝市喧。前轩好风月,高客共琴樽。
在所同浮世,何须忆故园。八琼还返事,聊更话根源。
不必山林遠,且離朝市喧。前軒好風月,高客共琴樽。
在所同浮世,何須憶故園。八瓊還返事,聊更話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