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洛之越

[唐代]:孟浩然

遑遑三十载,书剑两无成。

山水寻吴越,风尘厌洛京。

扁舟泛湖海,长揖谢公卿。

且乐杯中物,谁论世上名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栖栖遑遑三十年,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。

去吴越寻觅山水,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。

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,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。

姑且享受杯中美酒,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?

注释

自洛之越:洛,今河南省洛阳市。之,往,到。越,今浙江地区,春秋时越国所在地。

遑遑(huáng):忙碌的样子。出自《列子》“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”。

吴越:今江苏、浙江地区,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。

风尘:比喻世俗的纷扰。洛京:又称京洛,指洛阳,是唐朝东都。

扁(piān)舟:小舟。

长揖(yī):古人拱手为礼称揖,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。“长揖谢公卿”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。

杯中物:指酒。借用陶渊明《责子诗》中“且进杯中物”句意。

谁:何,哪。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“谁”不同。

论:计较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亚玲主编.中华诗词实用大百科:长春出版社,1995年01月第1版:第1350页

创作背景

  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考科举,但是没有考取到功名,大约在公元728年(开元十六年)到东都洛阳游览。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,次年秋,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(今江苏浙江一带)。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,故诗题作“自洛之越”。

孟浩然简介

唐代·孟浩然的简介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孟浩然的诗(286篇)

猜你喜欢

仲夏过红桥阻雨次日寻幽至暮 其二

清代戴亨

阴云留过客,携雨到柴门。杯酒谋邻叟,园蔬乞近村。

深灯连曙柝,幽梦绕山樊。自古唯萧索,方知重友伦。

山桥

宋代韩元吉

倚杖溪桥暮雨垂,春寒空翠著人衣。

凌空怪石如旗竖,喷壑清泉作练飞。

六祖赞

释法薰

腰石碓坊舂,不识一丁字。无树亦无台,犹传钵袋子。

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 其一

清代吴曾徯

尘界何人悟太空,飞鸿回首影匆匆。三千归路愁吟里,九十春光客梦中。

黯淡黄沙昏落照,萧骚绿苇战遥风。閒亭借此聊清睡,一任回来鬓发蓬。

送王恪司门知绛州

宋代文同

绛守园池天下夸,绍述有记词聱牙。

苍官青土左右树,神君仙人高下花。

偶成

明代贺钦

年老睡还少,夜长醒更多。土床烟火足,趺坐默吟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