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王粲 > 七哀诗三首·其三

七哀诗三首·其三

[魏晋]:王粲

边城使心悲,昔吾亲更之。

冰雪截肌肤,风飘无止期。

百里不见人,草木谁当迟。

登城望亭燧,翩翩飞戍旗。

行者不顾反,出门与家辞。

子弟多俘虏,哭泣无已时。

天下尽乐土,何为久留兹。

蓼虫不知辛,去来勿与谘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,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。

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。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。

方圆百里不见人烟,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?

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,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。

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.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。

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,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。

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,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?

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,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,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。

注释

更(gēng):经历。

截:截取,引申为冻伤。

当迟:胆敢迟缓。

亭燧(suì):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,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。

翩翩飞戍旗: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。

行者:逃难的人。

反,同“返”,返回。

乐土:安乐的地方。见《诗经·硕鼠》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!三岁贯汝,莫我肯顾。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。”

兹(zī):此,这里。

蓼(liǎo)虫:吃惯了蓼(一种有辣昧的草)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,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。蓼:水蓼,植物名,味辛辣。

谘(zī):同“咨”。征询,商议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康萱民,铜浅安著.《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——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》: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1.08:第130-134页

创作背景

 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。内容和诗人著名的《登楼赋》相似。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在荆州时的作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鲍鹏山主编.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08月第1版:第179页

王粲简介

唐代·王粲的简介

王粲

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阳郡高平(今山东微山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由于其文才出众,被称为“七子之冠冕”。初仕刘表,后归曹操。

...〔 ► 王粲的诗(68篇)

猜你喜欢

觅竹

李胜原

为爱君家千个竹,吾庐欲致两三竿。不栽也恐令人俗,多觅何妨著地宽。

未拟丛中留凤宿,且看根下有龙蟠。愿分风月归吟韵,共结坚盟到岁寒。

游洞霄山

宋代陈律

白日黄尘客路迷,偶寻幽事入烟扉。

云行翠岫鹤争舞,月落青林人未归。

送郑德新方伯致仕

明代朱诚泳

霄汉勋名喜致身,薇垣望重自西秦。心应许国终怀赤,鬓为忧民早博银。

公道定知归太史,清朝无愧作閒人。从今勘破黄粱梦,习静虚堂养谷神。

游狼山

宋代蒋之奇

一线横大江,千螺簇层峦。空外飞鸟没,烟中片帆还。

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五 九曲山

明代张羽

竹林路阴阴,寻幽不觉深。不比羊肠坂,空伤行客心。

送兄弟还都至长葛河上四首·双禽

宋代韩维

双双河洲禽,文彩披丹质。

飞翔不离渚,鸣戏自终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