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国亡诗
述国亡诗。五代。花蕊夫人。 君王城上竖降旗,妾在深宫那得知?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!
[五代]:花蕊夫人
君王城上竖降旗,妾在深宫那得知?
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!
君王城上豎降旗,妾在深宮那得知?
十四萬人齊解甲,更無一個是男兒!
译文
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,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?
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,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!
注释
妾:花蕊夫人自称。
解甲:解除武装,指投降。
更无:一作“宁无”。
创作背景
费氏(一说姓徐),青城(今四川都江堰市)人,因才貌双全,得幸于后蜀主孟昶,拜贵妃,别号花蕊夫人。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,为时人称许。孟蜀亡国后,被掳入宋。宋太祖久闻其诗名,召她陈诗。徐氏就诵了这首“述亡国之由”的诗。
参考资料:
1、《唐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年12月版,第1378-1379页
唐代·花蕊夫人的简介
在五代十国时期,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,她们不仅容貌美丽,而且能诗善赋,多才多艺。有关她们的事迹,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,因其所处时代相同,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,她们的身份、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。世传《花蕊夫人宫词》100多篇,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,诗一卷(《全唐诗》下卷第七百九十八)归属于孟昶妃,但词中有“法元寺里中元节,又是管家降诞辰”语,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,正是王衍生日,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,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。
...〔
► 花蕊夫人的诗(1篇) 〕
宋代:
张宪
三月西山道,春风平则门。绣鞍红叱拨,毡帽黑昆崙。
衣襆分香裹,壶瓶借火温。醉归杨柳月,绿雾掩黄昏。
三月西山道,春風平則門。繡鞍紅叱撥,氈帽黑昆崙。
衣襆分香裹,壺瓶借火溫。醉歸楊柳月,綠霧掩黃昏。
宋代:
彭汝砺
雪轻不自持,风急更相借。仙人集蓬岛,鸿鹄云中下。
飞腾障空虚,细碎穿隙罅。光明入幽室,晃耀不知夜。
雪輕不自持,風急更相借。仙人集蓬島,鴻鹄雲中下。
飛騰障空虛,細碎穿隙罅。光明入幽室,晃耀不知夜。
宋代:
周紫芝
登临思昔人,有意在山麓。举首瞻孤云,怅怀思宰木。
云亦初何心,意乃自感触。人生风木念,此念何由足。
登臨思昔人,有意在山麓。舉首瞻孤雲,怅懷思宰木。
雲亦初何心,意乃自感觸。人生風木念,此念何由足。
明代:
王泽
缺月耿初夕,荒寒野店开。松声一枕落,茅屋万山堆。
愁岂扫能去,春还迟不来。思亲今夜梦,已近半程回。
缺月耿初夕,荒寒野店開。松聲一枕落,茅屋萬山堆。
愁豈掃能去,春還遲不來。思親今夜夢,已近半程回。
明代:
于慎行
诸生祖帐拥离颜,云际飞凫不可攀。万里天悬琼岛月,三秋人住谷城山。
梅花北岭通闽路,海水南头望汉关。此日鲛人愁正极,因君欲见去珠还。
諸生祖帳擁離顔,雲際飛凫不可攀。萬裡天懸瓊島月,三秋人住谷城山。
梅花北嶺通閩路,海水南頭望漢關。此日鲛人愁正極,因君欲見去珠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