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曹雪芹 > 代别离·秋窗风雨夕

代别离·秋窗风雨夕

[清代]:曹雪芹

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灯秋夜长。

已觉秋窗秋不尽,那堪风雨助凄凉!

助秋风雨来何速?惊破秋窗秋梦绿。

抱得秋情不忍眠,自向秋屏移泪烛。

泪烛摇摇爇短檠,牵愁照恨动离情。

谁家秋院无风入?何处秋窗无雨声?

罗衾不奈秋风力,残漏声催秋雨急。

连宵霢霢复飕飕,灯前似伴离人泣。

寒烟小院转萧条,疏竹虚窗时滴沥。

不知风雨几时休,已教泪洒窗纱湿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秋天花草凋零,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。

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,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。

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,惊破了梦中的绿色。

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,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。

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,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。

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,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?

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,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。

整夜连绵的秋雨,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。

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,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。

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,泪已经打湿了窗纱。

注释

耿耿:微明的样子。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。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,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。

助凄凉:《红楼梦》庚辰本另笔涂去“凄”字,添改作“秋”,当是为复叠“秋”字而改,有损文义,不从。

秋梦绿: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。《红楼梦》程高本作“秋梦续”,“续”与“惊破”相反,又与下句“不忍眠”矛盾。

秋情: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。

“自向”句:暗用唐代李商隐《嫦娥》诗中“云母屏风烛影深”句意,写寂寞。泪烛,融化的蜡脂如泪,故名。也是以物写人。“移”,《红楼梦》程高本作“挑”,灯草才用“挑”,烛芯只用“剪”。

摇摇:指烛焰晃动。爇,点燃。檠,灯架,蜡烛台。

“谁家”二句: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”小说中所谓拟其格,这类句法最明显。

罗衾:丝绸面子的被褥。不奈:不耐,不能抵挡。

残漏:夜里将尽的更漏声。

连宵:整夜。脉脉:通“霢霢”,细雨连绵。飕飕:状声词,形容风声。

寒烟:秋天的细雨或雾气。

滴沥:水珠下滴。

曹雪芹简介

唐代·曹雪芹的简介

曹雪芹

曹雪芹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。清代著名文学家,小说家。先祖为中原汉人,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。素性放达,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。爱好研究广泛:金石、诗书、绘画、园林、中医、织补、工艺、饮食等。他出身于一个“百年望族”的大官僚地主家庭,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,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,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、艺术性的伟大作品《红楼梦》。

...〔 ► 曹雪芹的诗(116篇)

猜你喜欢

送苏监生复还家

谢晋

才辞东观入成均,又见治装去谒亲。为客情怀如昨日,到京才学胜他人。

归迟莫讶缝衣旧,志遂应当戏綵新。想是今年除夜酒,团栾坐待故园春。

冬日杂兴二首 其二

明代王夫之

零露润枯桑,运回辞故枝。栖禽深婉昵,欲与终因依。

竟夕不相保,何况延晨吹。晶宇垂玉绳,瑶光空陆离。

临江仙 其一

宋代周紫芝

水远山长何处去,欲行人似孤云。十分瘦损沈休文。

忍将秋水镜,容易与君分。

大雷小雷

史鉴

双螺浸湖水,万古镇龙宫。小大名形异,东西奠位同。

尝闻出光怪,于此验凶丰。欲往叹无翼,凭谁学御风。

湘江清十首 其二

明代邓云霄

枉渚簇兰芽,人家半钓家。炎天飞片雪,白鸟落平沙。

桃源县送颜以仁回鼎城

明代魏观

层阿递流云,繁树散初旭。之子送我来,我送之子复。

既上辰州船,犹闻武陵曲。江空岁云暮,离思泫盈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