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位符-中小学词典 > 诗词 > 苏轼 >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

澄迈驿通潮阁二首

[宋代]:苏轼

倦客愁闻归路遥,眼明飞阁俯长桥。

贪看白鹭横秋浦,不觉青林没晚潮。

余生欲老海南村,帝遣巫阳招我魂。

杳杳天低鹘没处,青山一发是中原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,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。

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,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,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。

我余生已无多,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,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。

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,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,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!

注释

澄迈驿:设在澄迈县(今海南省北部)的驿站。通潮阁:一名通明阁,在澄迈县西,是驿站上的建筑。

贪看:白鹭在秋浦上飞翔,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。

帝:天帝,巫阳:古代女巫名。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,借招魂以指召还。

杳杳: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。鹘:一种鸟鹰。中原: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韦凤娟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64-465

2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281

3、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编辑提供.

创作背景

  宋哲宗元符三年(1100)五月,苏轼受命自儋州(今属海南)移廉州(今广西合浦县)安置,六月二十日渡海。这两首诗是赴廉州途中离儋耳过澄迈时作作。近人陈迩冬定这组诗为“元符三年在澹州为琼人姜君弼题”(见《苏轼诗词选》注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韦凤娟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64-465

2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281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

宋代许及之

不见融州夏涉秋,居然款对豁羁愁。

犹存尊足怜同病,不击虚舟任打头。

偕容瞻公同年北上漫兴

明代陈慧嶪

雀舫翩翩发大江,江干瑞霭晓行幢。文章似锦裳堪补,意气如虹鼎并扛。

万里浪头鳌驾六,五云天际凤飞双。与君共挟芙蓉锷,一扫群英力尽降。

宋宗庙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

两汉佚名

惟天有命,眷求上哲。赫矣圣武,抚运桓扰。功并敷土,道均汝坟。

止戈曰武,经纬称文。鸟龙失纪,云火代名。受终改物,作我宋京。

天津感事二十六首

宋代邵雍

人言垂钓辩浮沉,辩著浮沉用意深。

吾耻不为知害性,等闲轻动望鱼心。

善权即事十首 其五

宋代李纲

小童又报雪花飞,深炷炉烟欲起时。淅沥乍闻经竹叶,飘萧初看著松枝。

南人共讶何曾见,北顾深颦有所思。牢落无言自搔首,却惊华发顿成丝。

次韵才仲试院梦中书事见寄 其三

宋代释道潜

怪兽胡为出巨津,昂然激水忽翻身。鱼龙赑屃何妨事,莫作风波谩恐人。